培养动态
首页» 教育教学» 培养动态
实践与理论并重:《慈善社会学》开展系列主题教学活动
时间:2024-05-22 点击数:

为丰富同学们对慈善社会学实践动态及前沿思想的认知与理解、培养其自主探究能力、激发其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慈善意识,《慈善社会学》教学师生共同策划了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在走出课堂体验实践的同时,将实务专家请进课堂分享前沿实践经验,有效地将理论与实践在课堂中进行了结合。

主题教学一:慈善与志愿服务——缘于探索,忠于热爱

2024年3月1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委员、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朝晖受谢琼教授的邀请走进《慈善社会学》课堂。张朝晖书记在听完黄可欣、杨洋两位同学关于“慈善与志愿服务”的主题展示后提出,中国传统慈善与现代慈善是有差异的,传统的慈善文化是基于血缘关系的、差序格局下的慈善,现代慈善则是基于陌生人关系的慈善,这两种慈善文化在现在中国城乡同时存在。随后,他围绕“志愿服务是否应该由政府来组织?”“在志愿服务现状中主体是志愿者还是志愿组织?”等问题进行了畅谈,并寄予未来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恳切期望,希望高校志愿者在投身志愿服务时不断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知并培育对志愿服务的热爱之情。课堂上,多位同学围绕主题内容分享了自己的经历和思考,并与朝晖书记进行了热烈讨论与交流。校团委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中心主任罗振男老师参加了本次教学活动并分享了对志愿服务的观察和思考。



张朝晖书记与课程师生交流

主题教学二:慈善与应急救助——对生命的敬畏

2024年4月1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慈善社会学》课程师生参访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医疗救助部副部长仰卓子,彩票公益金项目办副主任焦晓伟、部长助理郭艳蕊和王欣、主管王娟、助理刘雅洁等参加了活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训练中心工作人员首先带领课程师生参观了总会训练中心的红十字应急救护体验馆,并指导同学们进行了心肺复苏的实操模拟。在随后的现场交流学习中,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医疗救助部副部长仰卓子向师生们介绍了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的基本情况,包括基金会使命、愿景、具体业务等,还对正在开展的项目和活动进行了详细说明,比如小天使基金、天使阳光基金、英雄能量包与英雄能量站、玉米爱心基金、5·8人道公益日、红气球挑战赛等。在答疑环节,黄可欣、何展翼、李真等多名同学踊跃提出有关中国红十字事业及中国红十字基金会项目管理等的问题,并与红基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充分讨论。





课程师生参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

主题教学三:慈善与商业——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

2024年5月8日,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副秘书长刘洲鸿走进《慈善社会学》课堂,以“慈善与商业”为主题进行了讲座分享。刘洲鸿副秘书长先对新中国慈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讲解,并从“大慈善”、组织化发展、专业化人才、授人以渔与改变渔场、助人自助以及效果导向等方面对现代慈善的特点进行了总结。他还从慈善、商业(市场)和政府间的关系进行了观点分享,提出慈善的价值在于回应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他认为,“公益向左”可以提升效率,“商业向右”则包含捐款捐物、战略慈善、金融向善等不同方面,并就腾讯自身发展案例,从其基金会具体实践、公益平台主要项目活动与成果以及可持续社会价值创新理念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分享。社会学院游祥斌教授、杨丽副教授,教育学部周秀平副教授和来自哲学学院、社会学院、心理学部、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等的多位同学分别就腾讯如何选取项目并实施、腾讯基金会国际化战略以及互联网平台企业慈善行为对传统慈善的影响与资源赋能等问题进行了交流互动,现场学习讨论氛围浓厚。



刘洲鸿副秘书长与课程师生交流

《慈善社会学》课程面向全校有意愿了解和践行公益慈善的本科生开放,选课同学分别来自于社会学、历史学、法学、公共事业管理、政治学经济学与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数学与应用数学、体育教育、戏剧影视文学、日语、英语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等多个专业。自2022-2023年春季学期首次开设以来,课程通过“讲授+体验”的教学安排,对慈善相关的多个社会主题进行探讨,对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和中国红十字基金会等慈善组织进行探访,在为同学们提供更为全面、深入的慈善社会学知识的同时,助力他们成长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公益情怀的大学生(同学们学习心得详见CSWS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