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6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刘东副教授应邀来我院做“AI与科研写作”学术讲座。北京校区、珠海校区师生近90人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讲座由党生翠副教授主持,尹栾玉副院长介绍了学院主办“数字社会与科学研究”系列活动的时代背景和实践价值。
刘老师首先概述了AI工具的基本使用原则,并列举了科研中常用的几款AI工具。接着,他详细讲解了如何利用这些工具进行选题优化、框架构建、文献检索、综述撰写及语言表达提升,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了流程。在质性分析部分,刘老师分享了如何利用AI工具进行访谈文本的编码工作。刘老师强调,AI工具的高效处理能力不仅体现在海量文本数据的分析上,更在于其能提供多角度的编码视角,从而大幅提高研究效率。在量化分析部分,刘老师通过多个实际案例展示了AI工具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刘老师进一步指出,AI工具在数据清洗、描述性统计、回归分析等环节均能显著提升效率,并且具备自动生成结构方程模型等代码的能力。
在互动环节,师生们围绕AI工具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大家踊跃提问,刘老师逐一耐心解答,现场气氛热烈。在持续近两个半小时的讲座中,与会者收获颇丰,不仅对智能技术赋能社会科学研究的融合路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明确了AI工具作为“智能副驾”的定位——研究者始终需要掌握学术方向的主导权,不断增强问题意识。刘老师在讲座群里分享了相关软件等重要使用信息,并向学院赠书交流(职工之家借阅)。
嘉宾简介:刘东,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青年杰出学者。主攻量化研究方法,在心理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社会科学领域的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20多篇,引用次数超2000次。著有《AI写作指南》,专门探讨AI工具在社会科学研究当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