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30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隆重举行了第三次治学修身师生学术交流工作坊。此次活动由郑雄飞教授主持,赵秋雁书记、张汉副教授、杨丽副教授、萨支红副教授出席并点评,活动吸引了来自我院内外本科、硕士、博士全学段同学们的投稿与踊跃参与。
赵秋雁书记首先致开幕辞,充分肯定了师生学术交流工作坊的重要价值,鼓励同学们踊跃参与投稿、学以致用,并感谢参会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随后,论文汇报正式开始。韦瀚深同学(2021级本科)关于市场视域下技术流动机制的分享,研究扎实,饱含学术理想。徐子越同学(2021级本科)深入探讨了学生自治与公民培养的互构关系,问题意识清晰,观点新鲜。韦瀚深同学(2021级本科)还分享了全民学习型社会发展状况,他们团队(唐岩锋,2021级本科;贾骏硕,2021金融学本科;高翔宇2022经济学本科)通过数据分析展现了细致全面且数据量庞大的研究成果。张睿同学(2023级博士)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保障高质量发展的分享,内容丰富,立意深远。李学舒同学(2021级博士)对小农生产何以存续的案例剖析,规范到位,富有学术吸引力。李泽宇同学(2023级硕士)聚焦项目制背景下的社会组织再生产,展现了精湛的理论应用与学术语言。
韦瀚深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徐子越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张睿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李学舒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李泽宇同学分享研究成果
老师们对每篇论文都进行了全面而精细的点评。郑雄飞教授推崇问题导向的研究进路,强调了区分现实问题与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建议从理论到经验进行反复推敲,通过对相关研究乃至研究者自身不断提出质疑来优化自己的研究。他还强调做研究需要具备工匠精神,继而阐释了如何将研究综述与研究问题相勾连、平衡经验材料与作用机制等建议。张汉副教授着重强调了学术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将研究嵌入到现有的学术脉络中,与理论和文献进行深入对话,以彰显学术价值。他还提出了关于单案例研究典型性及其深度的思考,以及学术文本形式上的审美要求。萨支红副教授则以其深厚的量化研究水平,提醒大家关注变量的聚焦、样本的分类,并减少研究的无关噪音,同时强调如何更好地呈现案例资料,以提高文章的可读性。杨丽副教授分享了她关于学术论文标题的提炼经验、关于问题意识的探寻,以及与英文文献对话的经验。
参评学生积极踊跃表达想法和提出问题,点评教师团队认真细致予以专业化点评和解答。工作坊全程气氛热烈,为后续交流互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