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
首页» 师资队伍» 退休教师



朱霞


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领域:技术民俗学、传统工艺


电子邮箱:zhuxiasky99@sina.com


工作经历

1984-1988 《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编辑。

1988-2000 云南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

2004-2015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2015-2023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 。

主要课题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重点项目“《滇南盐法图》的民俗学研究——盐业技术图像的民间世界”(项目编号:22SHA004)。在研。

2、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中德)项目“明清时期西南矿冶技术研 究”,基金委重点项目(项目批准号:51861135307),子项目负责人。结项

3、参与文化部非遗司委托项目“中国传统工艺典型行业振兴措施研究”( 项目编号:fy17006),子课题负责人。结项。

4、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古哀牢地区出土铜器的技术研究”(项目号:210100002),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5、 参与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古纸的科学价值挖掘研究” (项目号:604076),子课题负责人,已结项。

6、 参与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中国古代盐业的创造与发明” (项目号:604065),子项目负责人。结题。

发表成果

专著

1、朱霞《“滇南盐法图”的民俗学研究——盐业技术图像的民间世界》(待版)

2、朱霞《云南诺邓井盐生产民俗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合作

英文成果

3、Zhu Xia“The Production of Well Salt by Ethnic Minorities in Pre-modern Yunnan:The‘Illustrations on the Salt Production Methods of Yunnan’(East Asian Science,Technology,and Medicine,Number33,2011,《东亚科学技术史》),英文论文

4、“LAND POLICIES, LAND MANAGEMENT AND LAND DEGRADATION IN HKH REGION”(《土地政策、土地管理和土地退化》)—— Cai Yunlong(蔡运龙), Zhang Jianlin(张建林),Zhu Xia(朱霞),2001, Nepal. 英文专著.

 

中文论文

5、朱霞《传统工艺的生命力及其民俗过程——以云南乌铜走银技艺的生成、濒危与活化为例》,《广西民族大学》(哲社版),2020年第4期,85-92页。CSSCI。

6、贺少雅、朱霞 《高校的“非遗”保护实践及其启示——以北京师范大学传统节日仪式“非遗”研讨班为例》,《艺术与民俗》,2020年第2期,61-67页。

7、朱霞、王惠云《松香生产技术的传承变迁及其社会支持系统》, 《自然辨证法通讯》,2019年第12期,11-16页,CSSCI。

8、朱霞《传统工艺的传承特质与自愈机制》,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18年第4期,61-68页。CSSCI。

9、朱霞、王惠云《行业发展、民生改善与村落社会治理》, 《社会治理》,2018年第10期,87-92页。

10、朱霞《传统工艺遗产的保存与再利用——以云南省石羊镇盐文化博物馆的工艺展示为例》, 《云南社会科学》,2018年第1期,90-95页。CSSCI。

11、李晓岑、朱霞《传统工艺与中国品牌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年,第2期,98-104页。CSSCI。

12、朱霞《垄断行业制度性指标的制定、失衡及调整——以明清时期云南黑井的盐课核定与缴纳为中心》,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7年第19辑,81-91页,CSSCI。

13、朱霞《民间公共资源的传统利用与乡村建设》, 《社会治理》2015年4期,131-138

14、朱霞《精英与民间文化互动:建水紫陶装饰工艺形成探析》,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15年第1期,52-55页。CSSCI。

15 、朱霞《云南“土井在盐业资源垄断中的竞争机制》,《云南社会科学》, 2014第3期,161-165页。CSSCI。

16、朱霞《一种民俗学视角的文献研究法——以〈滇南盐法图·白井〉为例》,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10年第7辑,83-95页。CSSCI。

17、朱霞《“滇南盐法图·安宁井”的图形与技术文献志研究》, 《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4期,119-127页。CSSCI。

18、朱霞:《“滇南盐法图·黑井”的图形阅读与历史考证》, 《云南社会科学》,2010第5期,126-131页。CSSCI来源期刊。

19、朱霞《云南诺邓井盐技术、民间信仰与风水观》, 《技术的人类学、民俗学与工业考古学研究》,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

20、朱霞《大理周城传统扎染技艺及相关问题》, 《大理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38-43页。

21、朱霞《私盐、国家垄断与民间权力》,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48-53页。CSSCI。

22、朱霞《民间卤水资源分配与国家灶户制度》, 《云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1期,78-83页。CSSCI核心刊物

23、朱霞、李晓岑《西藏芒康县盐井镇盐业生产研究》, 《中国藏学》(北京),2007年第3期,62-66页。CSSCI。

24、朱霞《以民间书写材料阐释“讨儿子”习俗》, 《民俗典籍文字研究》,2006年,100-109页。

25、朱霞《从口述材料看民国时期的私盐运销》, 《民俗研究》(山东),2006年第3期,112-125页。CSSCI。

26、朱霞《云南阿昌族铁器制作的传承和保护》,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735-747页。

27、朱霞《云南诺邓盐井的求雨仪式》, 《民俗研究》,2005年第2期,142-150页。CSSCI。

28、朱霞《从“滇南盐法图”看古代云南少数民族的井盐生产》,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4年第2期,132-147页。CSSCI。

29、朱霞《广西壮族手工造纸和用纸习俗的调查和研究》, 《云南社会科学》,2004年3期,89-92页。CSSCI。

30、朱霞《盐井与卤龙王:诺邓盐井的技术知识与民间信仰》,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2期,62-66页。

31、朱霞《造纸手工艺的可持续传承——耿马县芒团村》,《华夏人文地理》,2002年增刊,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出版,58-63页。

32、李晓岑、朱霞《关于亚洲传统造纸的发源地问题》, 《云南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61-65页。CSSCI。

33、朱霞《驮私盐的小脚女人》, 《民间文化》,2001年7、8月合刊。

34、朱霞《黑井的文化旅游资源及开发思路》,《华夏人文地理》2001年增刊,华夏人文地理杂志社出版,101-107页。

35、朱霞《女巫吉师孃生活实录》, 《民间文化》,2000年第1期。

36、朱霞、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农业科技成就》, 《农业考古》(江西),2000年第1期,255-261页。

37、李晓岑、朱霞《云南鹤庆的三个金属工艺村》, 《中国西南文化研究》,2000年,第5辑,30-39页。

38、朱霞、李晓岑《云南少数民族造纸技术的调查及研究》, 《民族研究》(北京), 1999年第1期,49-62页。CSSCI。

39、朱霞《社会性别视角与资源管理项目》,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建院20周年献礼论文集》,1999年,229-236页。

40、朱霞、李晓岑《白族的手工造纸》, 《云南社会科学》,第一作者,1998年第6期,74-80页。CSSCI。

41、朱霞《南诏大理国医药学述略》, 《思想战线》,1996年,第1期,72-76页。CSSCI。

42、朱霞、李晓岑《玉米是中国本土栽培植物吗?》, 《中国西南文化研究》,1996年,第2辑,206-216页。

43、朱霞《西方人类学田野调查方法管窥》, 《山茶》,1994年,第5期,46-47页。

44、朱霞《冥土访客》, 《山茶》,1994年,第1期,28-29页。

45、朱霞《涵盖万有的生命意识》, 《民间文学论坛》(北京),1990年,第2期。

46、朱霞《论神话的象征意义》, 《云南社会科学》,1989年,第3期。CSSCI。

47、朱霞《论图腾神话中的变形》, 《民间文艺季刊》,1986年,第2期。

48、朱霞《略论关于“火”的民间文学及习俗》, 《南风》,1983年第1期。

49、朱霞《民间文学中的怪异形象》, 《大理文化》, 1982年第3期。

 

翻译

50、查尔斯·辛格:《技术史》,第Ⅱ卷,第10章。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