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通知公告
活动预告 | Roy F. Baumeister教授来访系列活动
时间:2025-10-16 点击数:

一、Roy F. Baumeister系列学术讲座

主讲人:

Roy F. Baumeister教授


主讲人简介:

嘉宾照片.png


Roy F. Baumeister 教授是当代社会心理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本科与博士均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随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完成社会学博士后研究,长期任教于凯斯西储大学,并曾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担任教授,目前为两校荣休教授。

Baumeister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心理科学学会(APS)William James终生成就奖获得者,曾担任心理学知名期刊Psychological Inquiry主编、国际积极心理学会主席,在国际心理学界享有崇高声誉。其研究领域涵盖自我、自尊、自我控制、人生意义、归属感与情绪等主题,以构建新的理论和发展新的实验范式著称。迄今为止,Baumeister 教授发表同行评审期刊论文380余篇,其中包括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篇; Psychological Review 3篇、Psychological Bulletin 9篇,出版著作 18 部,如《人生的意义》《失去自我控制:人们如何在自我控制上失败及其原因》《文化动物:人类的本质、意义与社会生活》等经典作品。在 Google Scholar 上,Baumeister 教授的H 指数为 211,总引用次数超过 31 万次。


主持人:

屈智勇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教授 院长

付媛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讲座地点:后主楼2026


系列讲座1

时间:10月22日下午:14:00-15:00

讲座题目:Human Nature and Culture 人性与文化

内容简介:人类的本质是融入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本讲座将探讨文化如何影响人类躯体的进化进程,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形成。


系列讲座2

时间:10月22日下午:15:30-16:30

讲座题目: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Whether, When, Why, How, Who, What … and So What? 思考未来:是否、何时、为何、如何、何人、何事……以及然后呢?

内容简介面向未来并制定计划是个体成功的有效路径,但心理学研究往往更关注过去而非未来。实验室研究表明,思考未来不仅可能会促使人们做出更为谨慎的决策,还可能引发一定的悲观情绪。本讲座将分享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思考未来的研究发现,包括哪些人格特质的人更倾向于思考未来、影响这些思路的因素,以及思考未来对个体的影响。同时,本讲座将提出一个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展望未来的理论:个体应该着重思考“我希望发生什么”以及“我如何能实现这些愿望”,而不是想象“将会发生什么”。


系列讲座3

时间:10月22日晚上:18:00-19:00

讲座题目:Self-Control, Willpower, and Decision Fatigue 自我控制、意志力与决策疲劳

内容简介:自我控制在生活中至关重要,它影响个体在学业和工作中的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本讲座将回顾Baumeister教授研究团队过去25年的研究成果,展示研究团队如何随着新发现、各种挑战及竞争理论的发展,不断演进自我控制相关理论。其中,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效应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重复性最好的研究发现之一。


二、Roy F. Baumeister积极心理学工作坊

本次“积极心理学工作坊”将围绕人类行为、情绪与社会心理机制等核心议题展开,共设九场专题分享。Baumeister 教授将结合其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讨自我控制、归属需求、未来思维、人性与文化等经典主题,呈现前沿思考与方法创新。


工作坊时间:2025年10月24日-26日

地点:后主楼2026


专题1:Thinking about the Future: Whether, When, Why, How, Who, What … and So What? 思考未来:是否、何时、为何、如何、何人、何事……以及然后呢?

时间:10月24日上午: 11:00-12:00

内容简介:面向未来并制定计划是个体成功的有效路径,但心理学研究往往更关注过去而非未来。实验室研究表明,思考未来不仅可能会促使人们做出更为谨慎的决策,还可能引发一定的悲观情绪。本讲座将分享关于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思考未来的研究发现,包括哪些人格特质的人更倾向于思考未来、影响这些思路的因素,以及思考未来对个体的影响。同时,本专题将提出一个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展望未来的理论:个体应该着重思考“我希望发生什么”以及“我如何能实现这些愿望”,而不是想象“将会发生什么”。


专题2:The Need to Belong, and How Social Rejection Affects People 归属需求与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影响

时间:10月24日下午:14:00-15:00

内容简介:归属感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之一。本专题将探讨社会排斥对个体的多重影响,包括攻击性行为、助人行为、自我挫败行为、智力表现以及自我控制等。


专题3:What Good Is Self-Esteem? 自尊有何益处?

时间: 10月24日下午:15:30-16:30

内容简介:本专题将阐述高自尊的益处、高自尊个体和低自尊个体可能存在的差异,以及自尊研究的主要发现。


专题4:Human Nature and Culture 人性与文化

时间: 10月25日上午:10:30-11:30

内容简介:人类的本质是融入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本专题将探讨文化如何影响人类躯体的进化进程,以及如何影响我们独特的心理特征的形成。


专题5:Self-Control, Willpower, and Decision Fatigue 自我控制、意志力与决策疲劳

时间:10月25日下午:14:00-15:00

内容简介:自我控制在生活中至关重要,它影响个体在学业和工作中的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的质量。本专题将回顾Baumeister教授研究团队过去25年的研究成果,展示研究团队如何随着新发现、各种挑战及竞争理论的发展,不断演进自我控制相关理论。其中,自我损耗(Ego Depletion)效应被认为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重复性最好的研究发现之一


专题6:Emotion, Behavior, and the Illusion of Learning 情绪、行为与学习的错觉

时间:10月25日下午:15:30-16:30

内容简介:“情绪对行为有直接影响”这一假设广为流传,但相关证据并不充分。本专题将回顾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个“将情绪视为反馈系统”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自身社会学习情况的判断依据。


专题7: What Is the Self? 何为自我?

时间:10月26日上午:9:00-10:00

内容简介:本专题将阐述对“自我”这一概念的界定。自我是个体在社会系统中通过适应过程逐步形成的产物。社会群体在各种有区分的认同感的基础上能够更好的发展。自我不是源于大脑的内在需求,而是源于有组织的社会群体的需求。


专题8:Pathways to Self-Destruction: the Psychology of Self-Defeating Behavior 自我毁灭的路径:自我挫败行为心理学

时间: 10月26日上午:10:30-11:30

内容简介:本报告主要阐述非理性的自我挫败行为,其中包括焦虑情绪、非理性的冒险行为、毁灭性的取舍决策、回避自我意识,以及自我控制失效。


专题9: The Why, What, and How of Consciousness 人类意识的成因、功能和益处

时间:10月26日上午:13:30-14:30

内容简介: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特征,但是,它会引发行为吗?它有其他有益的功能吗?近些年来,基于对人脑自动过程和功能的研究,部分学者对人类的意识进行了批判性研究。这个领域的研究认为人类的意识是低效的、不能有效控制行为、并且在对环境的知觉中不是必需的。本报告将总结实验操纵意识导致行为变化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意识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事情、以及意识在哪些方面优于无意识的新结论。本报告将近一步阐述意识的核心功能是适应社会和文化环境。


专题10:问答与讨论

时间:10月26日下午:16:30-17:30

内容简介:Baumeister教授将与参会者就前九场专题报告的核心议题进行深入交流与开放式探讨。



三、京师博士“学术前沿讲座”

讲座主题:Emotion, Behavior, and the Illusion of Learning 情绪、行为与学习错觉

主讲人:Roy F. Baumeister教授

主持人:付媛媛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副教授

时间:2025年10月29日:18:00-19:00

地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

报告内容:“情绪对行为有直接影响”这一假设广为流传,但相关证据并不充分。本专题将回顾相关研究成果,并提出一个“将情绪视为反馈系统”的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往往会将自己的情绪反应当作自身社会学习情况的判断依据。



四、Roy F. Baumeister “学术交流与讨论”系列活动

为深化国际学术交流,拓展学生的科研视野,2025年10月16日与30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特邀当代社会心理学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Roy F. Baumeister教授,分别在北京校区与珠海校区举办“学术交流与讨论”系列活动。活动面向本科生、硕士生与博士生开放,旨在通过面对面的学术互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与批判思维,促进跨学段的学术成长。


北京校区专场

地点:海淀校园 后主楼2026

时间:2025年10月16日

第一场:9:40–10:40

第二场:11:00–12:00


珠海校区专场

地点:珠海校区(励耘楼A101)

时间:2025年10月30日

第三场:15:30-16:20

第四场:16:50-17:40


四场活动均以开放问答与圆桌讨论的形式展开。欢迎来自不同学段的学生围绕研究方法、学术写作、Baumeister教授研究领域等进行踊跃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