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学院田野课堂和数据库建设,扎实提升学生开展田野调查的专业能力,培养学生在中国实践的肥沃土壤中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理论的感受力、领悟力,6月29日至7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组织师生团队一行11人,前往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田野课堂与社会调查。本次实践教学是落实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专项”的具体行动之一,是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科研大讨论成果的关键举措。景宁县委县政府、组织部、纪委、农业农村局、文广旅体局及多个乡镇、街道提供了大力支持,景宁马仙非遗研究会会长全程参与实践教学。
本次实践教学以田野课堂的形式,围绕“民族地区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这一主题,以习近平总书记给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各族干部群众回信为契机和线索,通过专题座谈、入户访谈、实地参观等多种方式,在详细了解每个乡村、街居基本信息、产业结构、文化信俗、社会治理情况的基础上,深入调研景宁畲族自治县乡村基层40年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与社会治理创新,重点考察景宁在民族团结和特色发展等方面所作的探索。
在为期六天的调研活动中,师生一行先后走访了鸬鹚村、金包山村、梅岐村、桂远村、双后岗村、金仙寺社区、百岁社区等田野调查点,与当地乡村两级党员干部和乡贤代表举行专题座谈会;在当地乡贤的带领下参观了金包山文化陈列馆、马仙祖庙、叶氏宗祠、畲族山歌非遗文化等,全面了解马仙信俗、畲族文化等作为景宁畲汉等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的地方性文化实践在促进民族间团结融合、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的作用;实地考察了惠明茶园、金包山五千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基地、梅岐草莓智能工厂,了解空心化背景下山村农业的现代转型。在田野实践中,同学们密切合作、积极思考、深度反思,既提出了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也学习到了如何建立关系、进入田野、获取并整合信息。
调研团队在调研活动中深度体会到民族地区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的特殊性,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所提到的“民族团结、特色发展”的景宁发展经验的可贵性,以及民族地区基层干部的创新精神和务实作风,也体会到基层党组织建设、现代农业转型和新时代乡贤在空心化的畲乡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同学们纷纷表示,此次田野调查开阔了自己的研究视野,丰富了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也更加关切国情、社情、民情,凝聚了爱国主义情怀。与此同时,大家在实践中钻研学问,提升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也加强了方法论的应用训练,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和动力,为未来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由社会学院游祥斌教授带队并全程指导,学院党委书记徐蕾期间也来到景宁探望学生,并与调研团队的师生一起参观了景宁40年发展成就展,与景宁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傅春霞同志等一行就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在参加调研团队晚间复盘会上,徐蕾认真听取了学生的发言与讨论,倡导同学们做“有温度的田野”,以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并勉励同学们珍惜机会,锻炼本领,不断扎实功底,在学业发展中不断取得更大进步。(2024年7月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赴浙江景宁田野调查团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