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2—23日,2024年亚太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网络全员大会暨研讨会在尼泊尔加德满都隆重举办。本次会议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亚太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网络(APHEN-ICH)主办,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中央尼泊尔历史、文化与考古系(CDNeHCA)和国际关系中心(CIR)承办。会议为期2天,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灾害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区韧性建设”为主题,来自亚太地区12个国家的2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师生及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受邀,代表中国、尼泊尔、印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菲律宾、越南、韩国、蒙古、印度尼西亚、泰国的23名学者参加了会议。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3级民俗学研究生张巧坭和所揽月代表鞠熙教授参会,并在会议上作主题报告。
亚太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等教育网络(以下简称APHEN-ICH),是一个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高等教育机构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合作的国际组织。自成立以来,APHEN-ICH始终秉持着促进学术交流、分享研究成果和最佳实践、加强大学与社区及国际组织联系的宗旨,积极为成员大学提供合作与交流的平台。此次会议是该组织继在2018年在韩国文化遗产大学举行的首次全员大会,以及2020年和2022年在线上举行的第二、三次全员大会之后的第四次全员大会,也是灾害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论坛。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学科点于2019年加入APHEN-ICH,成为首批成员高校。此后,北师大民俗学学科点的师生多次参加该网络举办的各类国际会议、网络课程、田野调查和工作坊。
会议第一日(9月22日)
上午,“2024年APHEN-ICH全员大会及研讨会”开幕式在喜马拉雅酒店顺利召开,由特里布万大学Tina Manandhar博士主持。会议伊始,特里布万大学、APHEN-ICH项目协调员Abhijeet Thapa博士代表会议的主办方致欢迎辞;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以下简称ICHCAP)是APHEN-ICH的创始、咨询机构以及资金支持者,ICHCAP总干事Jisung KIM先生以视频的方式致辞;尼泊尔文化、旅游与民航部长Badri Pandey先生作为首席嘉宾致辞。其次,Neel Kamal Chapagain 教授代表APHEN-ICH秘书处进行了介绍性发言;ICHCAP合作与网络办公室主任Boyoung CHA女士对项目进行了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尼泊尔办事处主任兼代表Michael Croft先生也对尼泊尔的非遗保护工作进行了简要回顾。加德满都大学教务主任Achyut Wagle教授、特里布万大学中央尼泊尔历史、文化与考古系系主任Khadga K.C.教授、特里布万大学副校长Keshar Jung Baral教授也分别发言。此外,拉利特普尔(Lalitpur)市长Chiri Babu Maharjan为三场文化表演——纽瓦里(Newari)的音乐、舞蹈及仪式揭幕。最后,致辞嘉宾们共同参加了点灯仪式(Dip prajwalan),宣布大会正式开始。
下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灾害与气候变化背景下的社区韧性建设”国际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2023级研究生张巧坭和所揽月作了题为《集体的力量:中国晋东南的一个非遗案例》的主题报告。该报告基于中国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北社村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独辕四景车赛会,探讨了非遗项目如何塑造集体性从而提高人们适应环境能力。报告指出,非遗在构建社区凝聚力、提升人们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具有独特价值。北社村的村民们共同参与独辕四景车大赛会,这不仅增强了社区集体凝聚力和荣誉感,为合作抵抗自然灾害奠定了基础,还通过这一内置金融的村落互助合作机制,集中村落的经济资源来发展村落的公共事业,提高了村落应对环境风险的能力。而大赛会中所蕴含的重视土地的观念,也深刻影响着村落现在乃至未来的发展规划。北社村四景车的案例告诉我们,虽然非遗重视多样性和异质性,但它也同样蕴含同一性和集体性。无论是北社村这样一个小小的村庄,还是属于我们全人类的“地球村”,我们都必须重视非遗的凝聚力,发掘集体的力量,团结一心,才能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一切挑战。值得指出的是,这一案例也是2024年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之一“民间社火的当代实践——传统节日仪式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研讨班”的一大成果。该研讨班由北京师范大学、山西大学、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举办,围绕“春节仪式与民间社火”这一主题进行理论学习和田野调查,并且获得了长治市文化和旅游局及多个县委、乡镇的大力支持。
报告引起了现场的积极反响。报告结束后,尼泊尔与会者表示,加德满都也存在与北社四景车大赛会相似的仪式节庆——神车巡游节(The Chariot Festival),两者在组织时间和形式上有众多共同点,但在具体内容上也存在值得探讨的差异。此外,报告人和与会者还就四景车的利用周期、当下的保护与发展措施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在交流中促进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解。
会议第二日(9月23日)
上午,APHEN-ICH全员大会在喜马拉雅酒店顺利召开。会议由特里布万大学Abhijeet Thapa博士主持,来自亚太地区多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机构代表出席。APHEN-ICH秘书长Neel Kamal Chapagain首先宣布了当选的大会主席,并对组织过去两年的活动和成就进行了简要汇报。菲律宾圣托马斯大学教授Eric Zerrudo报告了2023年于菲律宾开展的田野工作坊的基本情况和成果。针对APHEN-ICH章程的修订提案,与会成员重点讨论了ICH相关的教育项目、研究合作以及资金筹集等问题,并探讨了如何加强网络成员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在ICH的保护和教育方面实现更有效的合作,最终表决通过新的组织章程。此外,会议审议并批准了斯里兰卡科伦坡视觉和表演艺术大学提出的会员申请,共同商议了下一届APHEN-ICH全员大会的举办地和时间。
下午,与会成员对加德满都的文化遗产进行实地考察和参观。第一站为特里布万大学(Tribhuvan University)。特里布万大学坐落于加德满都西南部的吉尔蒂布尔(Kirtipur)小镇,是尼泊尔最古老和最大的大学,成立于1959年,以当时尼泊尔国王的名字命名。校方为参会者们举行了欢迎仪式,并准备了精美的纪念品。第二站为巴克塔普尔(Bhaktapur)市政厅。巴克塔普尔是加德满都谷地的第三大城市,城市中有许多古代寺庙和宫殿,木雕、陶艺和金属工艺闻名遐迩,是中世纪尼泊尔艺术和建筑的宝库。市政厅工作人员热情款待了参会者们,并分享了巴克塔普尔的文化遗产现状和发展规划。之后与会者们还参观了当地的社区大学阔帕工程学院(Khwopa Engineering College),了解其教育制度与特色。第三站为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Bhaktapur Durbar Square)。作为尼泊尔最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及其周围宫殿、神庙和雕像星罗棋布,生动展示了马拉王朝时期的建筑艺术,有着浓厚的宗教氛围,是了解尼泊尔历史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在巴克塔普尔杜巴广场的夜色中,2024年APHEN-ICH会议落下帷幕。尼泊尔绚丽瑰奇的文化令人印象深刻,神庙台阶上嬉戏的孩童、谈天的青年、唱经的老人,还有塔檐上跳跃的白鸽、殿廊下酣眠的野犬,共同构成了一幅和谐安详的画卷。在这里,文化遗产并非僵化的死物,而是鲜活的建筑、手艺和仪式;人们与文化遗产也并非机械或是生硬的共存,而是彼此给予活力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