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新闻动态
2024年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健康社会学研究生学术论坛顺利举办
时间:2025-01-06 点击数:

为更好促进健康社会学青年学子、学者之间交流合作,推动健康社会学的学科建设与发展,社会学院于2024年12月29日举办首届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健康社会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本次论坛以“健康社会学:多学科视角下的融合与发展”为主题,就推进健康社会学学科建设,以理论创新和政策实践有效提升人民健康水平、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展开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论坛前期面向国内外高校广泛征集学术成果,收到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美国密歇根大学、马来西亚理科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等约120所国内外高校及机构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相关工作人员近300份投稿。论坛当日,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和青年学子齐聚一堂,分享了各自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200余名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踊跃参会。



12月29日上午,论坛的开幕式于电子楼阶梯教室举行。首先,社会学院院长屈智勇教授做开幕式致辞。他表示,社会学院高度重视健康社会学学科建设与发展,鼓励师生积极投入健康社会学领域科学研究,为健康政策制定、健康服务优化以及健康观念的普及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今后将以健康社会学论坛为交流合作平台,继续增进与健康社会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及青年学子的联系,共同推动健康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贡献智慧和力量。



屈智勇院长做开幕式致辞

开幕式和主题报告环节由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张维军主持。在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宋新明教授以《老年人健康功能与居家和养老服务》为题发表演讲。他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与形势,分别从患病指标和功能指标的角度评估我国老年人健康状况,强调以提升内在能力为目标促进居家及社区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价值意义。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宋新明教授发表演讲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军强教授以《医患关系的多维视角》为题作线上主题报告,就中国医院的医疗差错与患者安全进行了深入探讨。他表示,医院的不同科室应根据各自所面临的错误类型,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从而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刘军强教授做线上主题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宏伟教授以《整合照护与老年失能轨迹:理论与实践》为题发表演讲。胡教授详细介绍了失能过程理论及其发展趋势,从视角、理论、方法和价值四个层面提出失能过程理论体系中国话语贡献的具体路径,分享了国内外关于整合照护与老年人失能轨迹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强调要优化整合照护相关公共政策和服务体系。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宏伟教授发表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高嘉敏以《信息框架、补贴偏好与农村听力障碍老人听力保健服务使用意愿》为题做主题报告。

在主旨报告环节结束后,观众们踊跃提问,与专家学者围绕报告内容展开了深入互动与交流,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而浓厚的学术氛围。









观众互动提问

本次论坛分别在北京校区后主楼和珠海校区励教楼设置了6个平行分论坛,在29日下午举办,由青年学者报告和学生报告组成。

“健康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分论坛由社会学院副教授萨支红主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副教授李龙点评并做以《Internet Use, Subjective Age, and Mental Health among Middle-Aged and Older Adults in China: Pressured versus Voluntary Internet Use》为题的青年学者报告。来自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10位青年学子分别进行了学术汇报交流。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健康学院李龙副教授做青年学者报告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健康”分论坛由社会学院博士后陈琛老师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副教授唐信峰、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李继娜点评。唐信峰副教授以《从社会规范到社交焦虑:社交规范偏离恐惧的测量与干预启示》为题做青年学者报告。来自复旦大学、浙江大学、郑州大学等10位青年学子进行了学术报告分享。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唐信峰副教授做青年学者报告

“老年健康与应对”分论坛由社会学院副教授高嘉敏主持,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全球卫生系副研究员罗雅楠点评并做以《身体活动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关系:证据与干预探索》为题的青年学者报告。来自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内蒙古大学、中华女子学院等10位来自不同高校的青年学子进行了学术交流汇报。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罗雅楠副研究员做青年学者报告

“医学社会学”分论坛由社会学院教授张维军主持,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祝贺点评并做以《健康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研究生研究能力提升》为题的青年学者报告。来自北京协和医院、中央民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深圳大学、兰州大学等10位青年学子分别进行了交流汇报。



北京大学中国卫生发展研究中心祝贺副研究员做青年学者报告

“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健康社会工作”分论坛由社会学院副教授梁玥主持,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唐谭点评并做以《多元家庭治疗在涉罪青少年家庭中的运用》为题的青年学者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10位青年学子进行了学术分享。



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唐谭副教授做线上青年学者报告

“跨学科视角下的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分论坛由翁雪副研究员主持,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助理教授彭振辉点评并做以《智能同伴:基于在线心理健康社区理解和助力同伴支持》为题的青年学者报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东莞理工大学等10位青年学子进行了学术分享。



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彭振辉助理教授做青年学者报告

各分论坛最终评选出一等奖论文1篇,二等奖论坛2篇,三等奖论坛3篇,优秀论文4篇,青年学者及主持人宣读了获奖名单并为获奖同学颁发了证书。



分论坛一:健康社会学理论与方法 



分论坛二: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健康



分论坛三:老年健康与应对 



分论坛四:医学社会学



分论坛五:儿童、青少年与家庭健康社会工作



 分论坛六:跨学科视角下的健康干预与健康促进

本次论坛汇聚了来自不同高校、学科方向的专家和青年学者智慧,搭建了促进健康社会学领域学者交流合作的平台,为推动健康社会学学科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力量。